开封市始终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规范经办、优化服务、保障安全、维护权益、促进公平等方面对长护险经办服务进行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全市累计有20351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支付长护险待遇25361.58万元,基金支付率55.32% 。
一、建强经办管理模式,凝聚服务合力。一是全流程委托经办。构建三级经办管理、社商融合模式,由市、县/区医保中心长护险科具体负责,遴选7家商保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事务。市医保部门设长护险业务经办管理办公室,各公司抽调2名专职人员联合办公,专岗专人负责。通过周例会实现业务沟通、信息共享与工作协调。二是窗口标准化管理。全市11个统筹区政务服务中心均设长护险窗口,承接咨询与业务受理;实现经办机构人财物配置标准化、窗口服务管理统一化、业务经办规程一致化、工作方案流程化。业务受理全城通办,申请人不受统筹区限制,材料受理后线下后台流转至对应统筹区办理,最大程度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三是操作系统高效运行。开封市长护险业务经办信息系统历经“自主研发”、“与国家医保平台深度融合”两个阶段。2022年9月城乡居民纳入长护险保障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长护险操作系统与本地初期自建长护信息系统同步运行。2023年1月城镇职工长护险数据迁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长护险信息系统。成为全国首个上线运行的国家医保平台长护险信息系统,涵盖中心端、两定端及评估人员、护理员手机APP端,形成全方位经办操作系统。
二、提高经办服务能力,保障待遇享受。一是严格失能等级评估,精准保障待遇人群。由医保、卫健、民政、残联、人社五部门成立失能评定委员会,抽调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高校教师建立失能等级评定专家库,专家上门为参保人提供失能评估服务。目前全市失能评估专家86人,其中医疗机构专业人员84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人员82人,医药类院校2人。商保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失能评估工作,具体实施专家抽取、结论书发放等事务性工作。定期开展评估专家、评估员专项培训,提升失能评估工作业务水平。定期开展失能评估工作分析,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案例进行研讨分析。建立失能评估专家考核评价标准,对评估专家评估质量、履职、考核情况进行细化管理。建立失能评估专家动态调整机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专家,优化评估专家队伍。二是规范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管理,保障基金支付效能。制定《定点机构新增及变更评估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变更等要求。确保准入退出规则贴合实际。截止目前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17家,其中上门护理机构56家、养老且上门1家、养老机构52家、医疗机构8家,平均分布在4县6区,今年上半年准入6家。通过协议管理、年度综合考评、月度检查及专项检查,提升机构服务和管理水平。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优服务。实现全市117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00%轮训,促进部门与机构间学习交流,业务提升。亲属护理员上岗前需经3个月实操带教培训。推行专职护理员注册准入,全员持证上岗。目前长护专区养老护理员558人、上门机构养老护理员1052人、家属护理员5543人,保障失能人员护理服务需求。
三、加大审核稽核力度,确保基金使用规范。一是严格审核结算,堵塞基金漏洞。依据合法、合规、合理、真实等原则,制定审核结算规则,通过信息系统设置校验、自动剔除功能实现智能审核;审核前对机构签约人员全量电话回访(核实信息并与系统护理项目比对),抽取20%签约人员实地回访并对照系统核查,堵塞基金漏洞。二是强化长护险稽核巡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制定年度稽核方案,确定稽核目标、计划、人员、形式。开展待遇、服务质量和定点机构稽核巡查,常规巡查100%覆盖,专项稽核每半年开展一次,严格落实监督举报稽核制度,确保政策落地。三是严格管理基金,确保专款专用精准发放。长护险基金设财政专户和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季度向市财政局上报资金申请,资金到位后拨付商保公司,做到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基金预算、划拨、支付、结算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执行,同时依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对长护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多维度宣传覆盖,推动政策入民心。一是召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新闻发布会。邀请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开封日报、开封市广播电视台、汴梁晚报、开封网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营造舆论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线上政策宣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获央媒报道十余次,省媒报道三十余次,市级媒体报道五十余次,树立“开封长护试点”标杆;拍摄32集护理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视频、宣传动画、微电影、主题海报等,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朋友圈等宣发;开设“长护故事”专栏,宣传经典正面案例,征集投稿23篇,发表12篇,专栏报道8篇。三是开展长期护理保险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现场宣传活动十余场,发放宣传页50000余份,现场免费提供护理服务5000余次;举办金牌护理员评选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等,打造展示平台,激发从业队伍的活力,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